深圳古迹玩法指南

据深圳市文物调查显示,现存的客家传统建筑多为民居,且无论从数量、质量、种类、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设计工艺等方面,在中国各类传统民居中都占据了重要一席。客家围屋也因其建造时间的早晚,在其建筑造型、规模大小上存在差异。带上地图,一起瞧瞧深圳这些古迹!

大鹏所城又名:(“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深圳八大景点之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深圳至今又名“鹏城”原因于此,它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大鹏新区大鹏镇鹏城村,占地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大鹏所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内有三条主要街道,分别为东门街、南门街和正街,主要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军装局、火药局、关帝庙、赵公祠、天后庙等。原有格局基本保留,东、西、南三城门仍保存完好。城内现存主要建筑物有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等,建筑规模宏伟,保存完好。

东山寺

深圳大鹏东山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街道办鹏城村东面,位于龙头石山南侧山腰,俯瞰大亚湾,背山面海,风景极为幽雅旖丽。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七(公元1394年)年,一代风水大师赖布衣云游大鹏湾,路经东山龙头石山,发现该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诉当地村民,此为胜地,在此建一座庙宇,可保一方平安,于是建成了东山寺。东山寺历史至今经历过三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春。1993年,当地群众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自发捐资100多万,对东山寺展开第二次重修。2009年,进行了第三次重修。
观澜版画村, 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位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烟桥的故乡。观澜版画村总规划面积达14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区面积31.6万平方米。版画村和客家古村落融合,将客家文化主题目融合到现代景观元素中。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
南头古城(又名新安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8米处(深南大道旁),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又称南头古城,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

赤湾左炮台

赤湾古炮台又叫(左炮台),位于“ 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原分左、右炮台,共有生铁炮12门,现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1985年修复。赤湾炮台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钳制赤湾港口,雄视伶仃海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

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其创建远溯宋代,其营造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 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 以赤湾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 新安八景 ”中的一景。

赤湾宋少帝陵

宋少帝陵,早期称宋少帝墓,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赤湾村少帝路、赤湾公园附近,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一座宋代皇帝陵寝。宋少帝陵是深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湖新居 , 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客家人开发深圳地区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深圳历史、文化、民俗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茂盛世居

茂盛世居(何氏)又称“茂盛围”,位于深圳市横岗街道茂盛路,茂盛世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200余年历史,它是深圳市较为独特的融广府民居和欧式建筑为一体的大型客家围屋。

吉坑世居

吉坑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六联村(萧姓),建于清道光甲申年(1824年)建筑南偏西45°,前有月池、禾坪。通面阔67米,进深72米。结构呈三堂,二进、二横、一围、四角楼、一望楼的城堡式围楼。总占地面积7370平方米。

新桥世居

高桥村萧氏新桥世居客家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坪西行政村高桥村北侧。三堂四横布局。朝向东偏南20°。通面阔120米,其进深因后部残毁已无法准确测量,占地面积约15600平方米 。土木结构。前有大型完整之月池,长102米,宽35米。禾坪亦宽阔。正面开五门。新桥世居保存基本完好,现部分有人居住,新桥世居也被登记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甘坑客家小镇

甘坑客家小镇是 深圳 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是华侨城集团打造的集 深圳 本土民俗、田园休闲、生态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也是了解 深圳 原住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甘坑客家小镇,客家民居,众多古建,依山傍水,房连巷通,错落有致,犹如画卷。更有古炮楼、清新巷、状元府、凤凰谷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与几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甘坑的保护开发方向是再造 深圳 的中部华侨城,还 深圳 人一段慢时光。
大万世居(曾氏),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古民居)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万世居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屋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之一。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地区——深圳坪山新区的三洋湖。该馆由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筹建,坪山镇委、镇政府全力配合,并得到了深圳及省内外东纵、边纵联谊会老战士、深圳革命老区村镇广大群众以及深圳工商界、港澳爱国人士、海外侨胞鼎力赞助和大力支持。2000年5月建成,12月2日正式开馆。

沙井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是一处(曾)氏家族祠堂建筑,位于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主体建筑曾氏大宗祠,与观音天后庙、古乔曾公祠,和武术馆形成大片建筑群体,创建于宋代晚期。目前的建筑于清乾隆年间,而最近的一次修葺是2005年,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大宗祠代表着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它是深圳市惟一一座五开间带牌楼的宗祠建筑,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

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A区,北靠莲花山公园,南临深南大道,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和历史研究中心。深圳博物馆虽然不算是古迹景点,但是这里却保存着许多的文物,对了解深圳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