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楼建于1909年,原为波兰籍木材商葛瓦利斯建造的豪华型住宅,馆舍由波兰籍木材商私人住宅,到日伪时期中东铁路高级会馆、东北地区光复时期苏联红军驻哈司令驻所,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总指挥办公地,到东北民主联军干部子弟学校,直至解放后成为松江省哈尔滨市政府招待所,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张闻天、宋庆龄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黑龙江视察,都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一九七五年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一九七五年向社会免费开放。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然后乘车前往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它建于1931年,是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最初是一座东正教堂,1980年被修复后改为天主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公主岭随军教堂,经过调防后随俄军迁至此地,1912年2月25日,在此修建了一座木结构教堂(2000年7月13日,在重建周围环境时拆除),1930年10月,在木结构教堂旁边,开始修建这座砖石结构的现存教堂,1935年10月6日完工。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对该教堂进行了整修,并划归哈尔滨天主教会使用。教堂于1980年圣诞节正式开放。
来到红博广场就能看到黑龙江博物馆,很明显的建筑,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 俄罗斯 商场旧址,最早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立,俄罗斯学者倡议建立博物馆,将原莫斯科商场(现省博物馆主楼)改作研究会的陈列所,1923年6月12日,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在此成立并对外开放。伪满期间作为伪北满特别区文物研究所,解放后,改为哈尔滨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业大学科学研究所,1951年 中国 开始接管,改称松江省科学博物馆;1953年改称 松江 省博物馆;1954年随着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松江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筹备处合并,始称黑龙江省博物馆。
梅耶洛维奇大楼
从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一个黄色的建筑,即梅耶洛维奇大厦,又名梅耶洛维奇宫,历史上一直被称为“荷花艺术学校”,它坐落在红博广场东南面,一直被人们称为“奶黄”。这座建筑是1921年建成的,设计师是尤•彼·日丹诺夫。建筑的主题是古典柱式,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最初,“梅耶洛维奇宫”一层是波匹沃任斯基医院,创建于1921年3月,1920年代这里成为十月革命后逃往哈尔滨的俄国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俄国画家基契金(基契金)来哈,并在此三层建起了名副其实的“荷花工作室”。之后成为秋林公司员工俱乐部。解放以后,哈尔滨市少年宫。特别是在那个时候,培养出了不少乒乓球运动员,从这里走出了像韩玉珍、孔令辉这样的世世代代乒乓国手。
中东铁路印象馆
展馆里面以中东铁路为中心,展开了哈尔滨这座城市整个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