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西北|帶你品美味

面是我國最早也是最常見的主食,西北地區由於氣候原因,蔬菜匱乏,所以當地人常以粗糧為好,內、饃、面的做法很多,味道更鮮美,各有千秋。青海手工尕面片羊腸道牛排面、敦煌湯麪、臊子面、金張掖魚子面,只要是吃飯的地方都有,小夥伴們一定會想,在現在的信息化時代,麪條哪吃不上,但哪的最地道,哪的最好吃,這一點很重要。

馬忠食府

尕面片,又叫面片子,是青海地區羣眾最喜歡也最受歡迎的麪食之一,可以不用工具就能做,一般是先把麪條揉碎或切成小塊,待下鍋時再切成短條,鍋裏煮好相應的蔬菜、肉等後,兩手將短條面壓開,拉長,一手拿麪條,一手揪為方塊下到鍋裏。按尕面片形狀、配料和烹任方法不同,有做工細緻纖小玲城的"指甲面片"、"雀兒舌頭";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帶湯而用炸醬拌吃的"燴麪片"。回族人民清真麪食中還有和牛羊肉、粉絲、辣椒混炒的"炒麪片"。農村裏還有常吃的"菜瓜面片"等。一般一份面片12元左右,絕對能吃飽。

尕晉娃羊腸面手抓面片精品店

在青海省省會西寧地區,羊腸面是一種常見風味小吃。大約11元一份,它的主料是羊腸,配上熱湯切面一起食用。羊腸道分為肉腸和麪腸,肉腸中是羊的內臟等經調味後製成的。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還用煎鍋煎出了大肚片和上等的羊腿肉,可謂色香味俱全。吃飯時,先喝一口熱羊腸湯,然後把豆麪切成寸段,再吃一碗澆在梢子湯上的面。羊腸麪湯色澤淡黃,腸段潔淨,肥腸粉白,麪條金黃葱花浮上碗,蘿蔔丁沉在碗裏,腸段細細的脆餡軟,麪條悠長爽口,夏寒冬熱,實屬物美價廉的小吃。

東方宮蘭州牛肉拉麪

牛腩又名牛肉拉麪。牛皮面始於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10元一碗,歷經近百年之久,以一碗牛皮面聞名金城,以肉湯鮮嫩,麪條精緻而聞名海內外。在這期間,凝聚了馬保子和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麪的廚師的智慧和心血。其特點是“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五黃(黃黃)”,早晨起來,一碗牛肉麪,清香撲鼻,清香撲鼻,秒殺內地拉麪。

順張驢肉黃面

地址:敦煌市金山路濱河世紀家園1號樓。在敦煌,對吃流行一句話: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也就是説,在沙漠邊緣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驢肉。"驢肉黃面"顧名思義,其實是兩道菜,一盤驢肉作菜,配手工拉制的黃面作主食。敦煌民間流傳久遠的吃法便是如此。到過敦煌的人和生活在敦煌的人都會在路邊看到很多驢肉黃麪館,正宗的醬驢肉黃麪館敦煌人都知道,順張黃麪館,(還有一家達記驢肉黃面是順張的徒弟,當然師傅做的好。)就是享譽敦煌城的驢肉黃面代表。驢肉黃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號稱中華一絕。驢肉按斤算80元一斤。一般3兩夠1-2人食用。黃面14元一份。

小令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是一種傳統手工麥面製品,大份10元,小份9元。麪條細長而勻稱,尤像韭葉,加之湯的味道鮮美,吃上一碗,使人頓消飢餓疲勞。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臊子湯,臊子湯是臊子面的靈魂。敦煌臊子面夜市風情城到處都是,但是最地道的還是小令臊子面,面是純手工的,臊子湯,美味可口,是敦煌人當地人過節待客的主食。

龔記家常臊子面

地址:敦煌市沙州鎮小北街北頭。漿水面先要製作漿水,先將芹萊或箭桿白萊和蓮花萊加入麪湯中,再加入漿水酵子,放入鍋中温熱三天,即可製得清酸可口的漿。其富含多種有益酶,能清暑解熱,增強食慾,是夏令佳品。用涼水浸過盛人碗內,加入漿水,澆入炒好的油葱,再澆上漿面。三伏盛暑食之,不但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而且對高皿壓、腸胃不適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