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一起探尋隴上江南

天水被譽為“隴上小江南”,古代稱秦州,是渭水河畔的一座小城。從古到今,秦州是西遷長安的重鎮,有“羲皇故里”之稱,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源地,有着八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二千七百多年的文化名城。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城北天靖山腳下,又名崇寧寺,因山上碧水清澈,清香透腦而得名,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在建寺時吟誦着“山寺北郊,名山玉泉”。建築物沿着山勢不斷上升,分佈在山溝、崖壁,是天水地區的道教聖地。
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廟,是紀念古代“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出,寬闊幽深。坐落在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上。新樓共76棟。整座建築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依次排列,層層疊疊,莊嚴肅穆。朝房和碑廊則以橫軸對稱分佈,規整劃一,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風格。因為伏羲是古代歷史上傳説中的第一代帝王,所以該建築羣為宮殿式結構,是全國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羣。

胡氏古民居建築

位於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由南宅和北宅兩個隔街相望的古建築羣組成。開拓者是胡來縉和胡忻,父子同為明代名臣,邑人稱他們為“鄉親父子”。由於胡氏民居是胡來縉、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態基本上是按照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形式建造的。傳統的住宅從正房到中庭,四合院構成了一個平面佈局。雖然是四合院,但胡氏民居與北京四合院有所不同。無論正房還是廂房,北京四合院都採用了鞍架式結構,而胡氏民居中除了正房和倒座採用了鞍架式結構外,廂房則採用了帶有強烈地方特色的俗稱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構造。除居住特徵外,裏面還能看到許多居住痕跡,生動地再現了當時西北地區大族聚居的面貌。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城南的南郭寺,作為隴右第一名剎,樹木葱蘢,古柏參天,景色秀麗,鳥語花香,為天水八景之一,名曰“南山古柏”。寺院建於千年以上,為歷代詩人墨客覽勝地。公元759年,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秦州(今天水)時,寫下一百多首讚美詩。其中“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鍾邊。仰望憂傷人生,溪風為颯然"是最有名的。

淨土寺

淨土寺又名曼殊寺,位於天水仙人崖景區的後山。淨土寺羣山環抱,蒼松滿谷,山風吹拂,松濤陣陣,人稱“淨土松濤”,是秦州十景之一。70年代末全部拆除,之後又恢復擴建。殊淨土寺周圍有十八座山峯,形成了當地著名的“十八羅漢山”奇觀。羅漢峯形似蓮花瓣,十八座綠峯都向文殊主峯靠攏,展現了“綠海寶蓮”的天造地設奇觀。峯巒疊嶂,各具特色,有些像麥積山,有些像仙人崖,人們稱其為“方圓千里的奇峯,盡收於懷中.百里景區的靈氣,皆藴於淨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