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年輕人告訴你去哪兒吃

這些好吃美貌的店鋪都十分適合朋友聚餐和小資拜訪,獨具一格的裝潢特色,透出店鋪老闆的風格!而出品也很有趣,往往是出乎你對原本食材的期望值,去試試?

Social&Co.

Social&Co. 是一個來自新西蘭的帥哥開設的餐吧,外國人都很喜歡這裡。餐吧位置在珠江新城一帶至早至安靜的“酒吧街”華就路,雖然只有三兩間,又因臨近美領館,彬彬有禮的外國友人們很喜歡這個環境輕鬆乾淨,又有食物好酒的地方。這裡的出品種類不多,沙拉、肉類、漢堡、甜品及小吃只有簡簡單單幾頁紙,沒有再多。啤酒糊炸魚和薯條配酒尤其好吃,還有每週四空運直達的新鮮青口等。菜單中數量不多的每一款看似簡單,都由新西蘭主廚精心烹製。酒單由店主精心挑選,除每季不同的店酒推薦,還有精選紅、白葡萄酒、氣泡酒、精釀啤酒、新鮮生啤,還有經典雞尾酒以及店家原創調酒,帶生薑味道的“暴風雨”是摯愛。

獅頭牌滷味研究所

這是一家隱蔽開在珠江新城高檔住宅區內的新派復古滷味店。雖然看上去像個茶餐廳,但它確確實實是個滷味店。像老廣州滷味店一樣,餐廳門口就是透明的熟食處理窗口,這裡的滷物以鵝為主,鵝亦、鵝掌、鵝腸、鵝肝,還有限定 36 個月大的整隻公鵝。除了鵝,配料的牛腱肉、雞蛋、豆腐、五花腩肉、豬耳朵、大腸頭通通一個不少。這裡主要以按份出售的套餐為主,每日只賣三百碗,另甜品、每日例湯各有兩種,非常適合作白領工作午餐及晚餐的選擇。

大哥餐廳

“成功人士的飯堂”是餐廳的標語,位於番禺西麗南路。老闆是香港人,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也是李小龍的忠實 fans ,由處處細節即可見得。乾淨明亮的港式茶餐廳風格,到處貼滿顯眼的提示字眼,門口就標明:“無 WiFi,不設少冰或走冰,禁止吸菸,只收現金,不使用雞粉味精等”,廣州只此一家。除此之外二樓洗手間也很有個性:每個廁格裝有風扇,三卷救命紙巾,備用儲水桶。飯點時刻,人滿為患,要自己慢慢找位置。大哥的優質菜品太多了,可真得備足胃容量。肉質軟嫩的咖喱牛腩飯,選取牛身上肥美的部位,可同時吃到爽滑和軟腍兩種感覺。濃郁的咖喱汁裹住事先炸過以保持粉糯口感同外形的土豆,配上粒粒分明的米飯,口感醇厚又豐富。一邊大口吃米飯,一邊看香港翡翠臺的電視節目,閒話家常溫馨又淳樸。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大哥炒牛河,餐單標明“好黑色,請三思後才落單”,牛肉爽嫩,以瑞士汁做調料,甜鹹適中,火候恰好,不油也不幹,果然是私家出品。茶餐廳值得點的“一開九西多士”,一端上來熱騰騰的,表面的黃油會隨著熱度慢慢融化。一口咬下去外酥內軟,也可以蘸煉奶和焦糖享用。這裡的凍飲是用港式的圓柱形冰粒,十分地道。難怪是長途跋涉也值得須來一趟的茶餐廳,不是一間簡單的茶餐廳。

吳系茶餐廳

吳系茶餐廳是廣州現在為數不多的、開到深夜的、真正好吃的、吃飯時間永遠要排隊的、相當地道的港式茶餐廳。在天河東路地下一層連著三家分店:分別是茶餐廳、糖水鋪、打邊爐(火鍋),除了三店均有港式炒菜茶餐出品外,各自有單獨的餐單。比如茶餐廳有一盅兩件茶樓點心;糖水鋪有港式甜品、打邊爐則真的可以吃火鍋。餐廳的裝修環境濃濃復古懷舊老香港,水電工程、士多、大排檔等場景逼真還原在其中,雖然如此,餐廳內的燈飾軟裝等用材精緻,環境舒服乾淨。這裡食物種類非常多,可以吃一桌非常豐盛正經的多人正餐,也可以葷素都有的碟頭飯,豐儉由人。

老馮茶居

老馮茶居總店在香港元朗,由香港馮氏兩父子兩人一起經營。爸爸老馮曾經是香港北角鳳城酒家的總廚,擁有超過 40 年的烹飪經驗,老馮茶居的所有食物出品都由老馮親自把關。兒子馮文傑負責運營管理創意,將吃茶樓裝飾成七八十年代的老香港。在廣州學廚的老馮把茶樓開回了廣州,選址廣州更老的城區之一北京路,店內風格跟香港元朗總店幾乎完更一樣,甚至還多了“馬路”。老馮茶居里有一個迷你版的老香港街頭,路邊茶檔、士多、鐵打醫館、唐樓宿舍、茶葉檔、電器行、冰室等所有舊時香港的城市元素都被精選縮放在店裡。這裡更出名的是蔡瀾欽點好吃的雞球大包,裡面的餡料種類多大七種,有鹹蛋黃、香菇、肌肉、香菜、蝦、叉燒和瘦肉。除了吃,這裡可以隨便拍,不收費的那種。

流水古巷

這是一間廣州難得一覓的別緻中式早餐店,開在東風東惠食佳旁邊,流水古巷與惠食佳是同一公司出品,而風格卻大不相同。滿店都是一片清新的藍色,360 度無死角的美貌店鋪更惹姑娘們喜歡了。店內各色小吃有別於其他的中式小吃,擺盤用心,清新雅緻,讓人忍不住多嘗試幾款點心,看看還有什麼新花樣。早餐有開胃的三醬腸粉、招牌大閘蟹糯米雞、蟹肉大包,下午茶可以來份甜口的套餐,古巷奶茶、雞蛋仔還有芝麻雪糕,幾個女生取景拍照一下午,今日朋友圈又有素材。

蹭飯

蹭飯是一家川味私房菜館。想來到這裡吃飯,要繞過喧囂繁華的大街,鑽進體育西橫街安靜的小巷,再找到店面所在的居民區……讓人感覺就像去朋友家蹭飯一般。兩位店主曾是朝九晚五的職場人,雖廣州也不乏各派美食,但繁忙的工作和瑣碎的生活讓她們更加懷念的,依然是媽媽拿手的家常味道。再想起兒時大榕樹下,院子裡三五鄰居蹭飯的熱鬧,於是店名索性就定為“蹭飯”,親切又上口。這裡有來自千里之外的地道原料、親手泡製的老壇酸菜、古樸溫馨的木質桌椅,點上一桌四川味道的家常、搭配二三兩小酒,讓一群人重溫蹭飯的熱鬧,讓一個人也能盡享家的味道。

穌食鋪

惠福東路不知不覺變成一條日料小街,大概是是受摩打食堂的影響,這條街也可以說是“魚生飯之街”了。不得不說,穌食鋪的創意日料是很有趣,自稱是“廣州不能不吃的一碗雙層魚生飯”,人氣相當火爆。雙層魚生飯上層是片狀刺身,下層是塊狀,都是比較大塊,先吃白肉再吃紅肉,魚的鮮味遞進蔓延。這裡性價比高又有新意,難怪時常大排長隊。常規日料店的鰻魚一般是做蒲燒鰻魚,這裡偏不,做成酥炸鰻魚,將饅魚的膠質烤得酥香,別有風味。

椿裡

新河浦三橫路二號,一家藏在東山口小洋樓裡的中式私房菜館。原木的裝修和復古的傢俱加上暖黃的燈光讓人感受到家原始的溫暖美好,只想安安靜靜地和重要的人吃一頓飯,喝喝小酒。私房菜通常都需要提要一天與店家溝通,店主妹子會細心告知明天菜單將會有什麼內容;客人有什麼喜歡的的菜式要求;以及忌口的食物。一一確認後,會將主打的菜式做出定製化的調整。吃飯的地方分室內室外,室外就是小花園,天氣好的晚上坐在小花園裡與兩三密友吃頓家常飯,就是一種放鬆。因為是獨棟小別墅也非常適合小型聚會,或者一個簡單卻用心的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