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安·大峽谷村
世外峽谷小村鄉味濃,大峽谷村得天獨特的峽谷地理位置,令村中山巒疊翠,終年雲霧繚繞,門前溪水潺潺。村中四季都有不同味道,春有滿山百花小草,夏有納涼戲水小溪,秋有紅葉野味山果,冬有白雪老底年味。漫步在白沙村這蜿蜒的十里長谷中,一步一景,處處都是絕美的好風光。
溫州永嘉·蒼坡村
筆墨作峰嶺,耕讀傳世家。在楠溪江邊,蒼坡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雖經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依然存留著宋代的寨牆、古道、老宅……處處透著一股子的古意。村子按照五行相生相剋和“文房四寶”規劃而成,頗有些玄機。仁濟廟前幾棵參天古柏,虯枝盤旋靜佇800餘年,看盡了村裡的世態變遷。
湖州吳興·移沿山村
江南最初的安詳。望山上青松滿目,鬱鬱蔥蔥;看山下湖光閃閃,碧波盪漾,移沿山村,就坐落在這片水天相接處、湖光山色中。移沿山村沒有多大的名氣,乍一讀村名,甚至還有些繞口,但上千年的歷史,卻為這個小村留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氣韻,那是歲月流逝後的印跡,那是時光定格下的江南。移沿山村以山為名,山的南方是一片面積龐大的湖面,苕溪之水悠悠而過,湖水清清,碧波漣漣。湖中間有多個形態各異的小島,島中有湖,湖中有島,島島相逢,氣象萬千。乘舟於湖中飄蕩,或漫步在老街深巷,在這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村莊,尋找江南最初的純淨與安詳。
嘉興桐鄉·馬鳴村
移舟泊煙渚。水田千畝,渺漭生煙,四面環水的馬鳴村正是孟浩然詩裡“移舟泊煙渚”的好去處。小村不大,卻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傳統的店鋪作坊,僻靜的弄堂,還有彎彎的河道縱橫其間,座座石拱橋串起了古村悠長的前世今生。
紹興諸暨·斯宅村
追尋張愛玲的蹤跡。馬頭牆,小青瓦,明牆漏窗石雕……因為處在會稽深山中,山環水繞,鮮為人知,斯宅村在歲月的流轉中靜默地看盡了浮華滄桑。這裡的清朝江南典型的大型建築群保存完整,依山傍水的千柱屋,隱匿在深山裡的華國公別墅,下新屋雕樑畫棟,雖歷經滄桑但仍保留得很完好。真不知當張愛玲走進古建築群時,是否也有走進明清時代的恍惚。
金華義烏·何斯路村
家門口也有普羅旺斯。浙江有著大把大把的古村,但是眼前這座古木參天、芳草鮮美的小村裡阡陌交通,與世隔絕,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何斯路村佈局如北斗七星,裡面有歷史悠久的明朝古宅,風景秀麗的臥牛山崗,碧波盪漾的水庫,莊嚴的何家祠堂,鉤雲釣月的農家餐館……道旁白牆之上,一幅幅水墨畫深深淺淺地描繪著這裡的千年風雨。
台州臨海·嶺根村
走進嶺根村,這片世外淨土還未沾染上商業氣息,斑駁的土牆上印刻著歲月深深的劃痕。嶺根村自然資源豐富,村民勤勞淳樸,自給自足,生活方式原始又健康。許是因為如此,村裡老人格外長壽。這裡曾住著浙裡壽命最長的老人:清朝年間,140歲高壽的王世芳家中七世同堂,亙古罕見。他曾三次赴京出席乾隆皇帝“千叟宴”,乾隆還特賜建“百歲坊”,親筆提匾“昇平人瑞”。
麗水縉雲·三溪村
這裡藏著拙樸的小日子。縉雲東部括蒼山山谷裡隱匿著一個千年古村,名喚“三溪”。賈平凹先生曾在《靜虛村》中這樣感嘆道:“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為難的了。”走進三溪村,全然不見平日裡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入眼卻是一片草木馥郁,順著整潔的村道串聯起小村各處。
麗水松陽·西坑村
山水詩畫的高山雲霧山村。位於松陽與縉雲的交界處,海拔640米的松陽高山西坑村,形成碗口狀,因常年雨量充沛,所以你總能看到西坑村雲霧繚繞。村裡至今保留有21幢清代古民居、宗祠、社廟、香火堂等古建築,以及40餘幢民國至上世紀70年代的民居。這些建築與古木修竹融為一體,伏臥在大山之中,構成了一幅生動優美的畫卷。村裡的傳統的老習俗仍然傳承至今。男女老少還和往常一樣做著篩子、篾席子、篾菜籃、曬穀簟等農業生產、生活器具和小工藝品。喜歡這些復古風的文青可以任意淘。
麗水松陽·橫坑村
靜駐偏野享一方安逸小溪在土話裡被喚作“坑”,橫坑人似乎對取名格外“吝嗇”:山峰稱前山、後山,沒有半點修飾與誇讚。也許這就是橫坑人的性格,靜靜地駐守山鄉偏野,安穩地修養生息著。當你走進那不甚高大但古舊色彩頗濃的吊腳樓,當你邁上那不甚平整甚至有些傾仄的石臺階,當你走進那狹窄而又蜿蜒的逼仄小巷……沙沙的腳步聲在曲徑通幽處迴響,雖然人已經走進“晴耕雨讀”的人家,可心思依然還留在葉姓祖先的族譜裡……